在10月21日至25日举行的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机器人如繁花般进入大众的视野。除大家熟知的工业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,还有用于医疗、安防的特种机器人,机器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,社会各界对发展机器人热度不减。机器人时代即将来临,并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。
中国机器人使用量创世界之最
近年,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,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9台,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。预计到2020年,我国机器人市场的销售总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。未来机器人行业的重心将出现在亚洲,而中国将成为机器人应用的主战场。
种种迹象表明,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,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需求也迎来爆发期。另一方面,人口红利的消退以及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实施,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将迎来迅速增长的“黄金十年”。通过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打造世界机器人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创新平台,促进中外机器人产业交流与合作,推进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,对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服务型机器人占据半壁江山
中国2013年到2021年将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,但老年人口随后迅猛增加,由2.58亿人增长到3.71亿人,年均增长1260万人,老龄化水平在2024年达到20.3%,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。这必然会形成连续的“机器人需求”:生产的劳动力短缺让人们联想到工业机器人,而养老的劳动力短缺则让人想到养老机器人。除了现在已经投入使用的专业级服务型机器人,未来面向个人和家庭的服务型机器人也将迎来自己的春天。比如,阿里巴巴的Pepper除了可减轻照顾者与病患压力,也提供心理慰藉、协助病患更加放松。另外,服务行动不便者的医疗照护是一大趋势,会场的大艾机器人就可协助患者上下轮椅、行走复健,新松的轮椅机器人可以帮助行动不便者上下楼梯等。
机器人将改变世界
虽然服务型机器人给人们带来更多方便,增加了人身安全与健康的保障,并使人类的生活质量提升。但另一方面,当各种产业陆续都引进了机器人时,便出现了机器人抢夺人类工作的疑虑。当服务业者引入机器人从事较低技术门坎的工作,例如以机器人来代替收银台前的店员、点餐服务人员,原先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将何去何从?在成本降低、机器人逐渐普及的未来,如何在机器进入职场时保障原有劳动者的权利、如何划分人与机器人的工作分工,这将成为各国推进机器人的应用时不可不面对的重要议题。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徐晓兰表示,智能制造不等于“机器换人”,简单来说,机器人并不是来“抢饭碗”而是来“帮忙一起干活”的。
在徐晓兰看来,中国迎接机器人时代,在很多领域,机器人正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。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是多种技术的交叉融合,自身发展就离不开大量专业技术人员,它催生的新产业生态更会吸纳大量劳动力。
未来,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。而要研发、生产它们,则需要我们人类的智慧与技术。也正因为此,我们有理由相信,机器人更多的潜力和价值等待我们去挖掘,人与机器人相互配合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。